東山烘龍眼 百土窯看歷史
東山區南溪里二重溪龍眼焙灶寮依山而建,灶體構造也隨歷史變遷有所變化。記者邵心杰/攝影
東山是國內主要龍眼產地之一,南溪里家家戶戶都種龍眼,遠溯日治時代,上百座龍眼焙灶寮依山而建,從黏土、磚頭到水泥灶體,有如產業發展縮影,地方爭列歷史建築群。
 
東山區南溪里二重溪龍眼焙灶寮原以「文化景觀」,向市府文化局申請登錄,去年底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及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討論,學者專家建議先申請登錄為「歷史建築」,待社區凝聚共識後再申請登錄為「文化景觀」。
 
東山是國內生產福肉的重鎮,夏天龍眼產季一到,焙龍眼殼及剝福肉幾乎是東山人的暑假作業,區公所民政課長呂煌男說,剝福肉不但是他童年記憶,也是東山人的共同回憶。
 
光南溪里就有上百座龍眼焙灶寮,其中,二重溪部落又有條土窯巷,有18座土窯聚集在一塊,文化局曾在此舉辦龍眼文化活動,打響知名度。
 
南溪里長洪志忠表示,當地焙龍眼殼的歷史可溯及日治時代。他認為,「祖先留下來的,當然要好好保存才行」。
 
文化局文化資產管理處長林韋旭說,南溪里二重溪龍眼焙灶寮灶體構造、形式,隨時代演進,從黏土、磚頭再到水泥素材,且從早期就依山而建,具有歷史意義。但目前國內沒有類似文化資產登錄的前例。
2012/05/23聯合報╱記者邵心杰/東山報導
arrow
arrow

    li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