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【奢華旅行】─京都 緩慢中的幸福
我是個懶人!最懶得動,因為不愛運動,全身小毛病一堆,醫生嚴辭告誡、朋友苦口婆心,他們都說:「想多活幾年,就要運動啊!」But,言者諄諄、聽者藐藐,我照樣懶惰,連散步都嫌腳痠。
像我這樣的人,喜歡旅行嗎?當然,出去玩誰不愛啊!只是,因為我懶,所以要走很多路、運動量大的,一概敬而遠之。不知是誰發明「定點旅遊」這名詞?取的真好,本人正是這種旅遊法的死忠支持者。我可以連續五天「定點」在度假村裡,晚睡晚起、吃吃喝喝,然後坐飛機打道回府;至於該國長什麼樣子?Sorry,完全不知。對了,郵輪旅遊也是我的最愛,有人覺得郵輪超無聊,我倒認為是他們不夠懶,閒不下來。
名門老鋪 柊家旅館
這趟日本採訪,說實話,我原本是衝著飛鳥二號郵輪試航來的,京都只當做是順遊,不期待也不準備做為報導重點。明明郵輪行程排在京都之後,但是從關西機場坐巴士到京都途中,我不斷翻閱郵輪相關文件,至於一張張京都的資料,卻擱在一旁,直到耳邊響起:「柊家旅館是京都三大老舖旅館之一,已經有一百八十八年歷史……」,才把注意力稍微放在京都。
拿麥克風發言的,是飛鳥旅行社的賴進國所長(所長就是總經理),全車記者聽到百年旅店,好像喝了蠻牛,紛紛從昏睡中醒過來,開始仔細聆聽。賴桑驕傲的繼續說:「今天安排各位住的是柊家本館,真正百年名門老鋪,四人一間和室;日本旅館房價是用人頭計算,一個人要一萬五千多元。今年本公司推出『京都漫漫走Part 2』團體行程,我費盡千辛萬苦,才說服老闆娘讓客人入住,像柊家這麼高級的旅館,是從來不收團體客的。」
「一個人一萬五千元日幣,四個人六萬日幣,折合台幣兩萬多元一間房間,果然不輸給五星級飯店。」當大家還在七嘴八舌換算、討論時,賴所長忽然喊卡。「喂!各位先生小姐,拜託大家有點行情好不好,我剛才說的是台幣,不是日圓。」什麼?台幣!一間和室一天要價六萬多台幣,還得四個人擠一間,這柊家旅館難道是黃金打造的,怎麼這麼貴?
所謂京都三大老鋪旅館,日本人稱作「御三家」,指的是柊家、俵屋和炭屋,三家旅館全在同一條街上,事實上,柊家和俵屋根本就是門對門!賴所長說,他本想安排『漫漫走Part2』的客人住柊家和炭屋各一晚,反正價格差不多、距離近,又可以體驗不同的風情。沒想到,炭屋老闆一聽客人也要住柊家,竟然一口回絕,真不知道這兩家旅館一百多年前結了什麼樑子,到現在還沒解開!
和其他兩間老鋪旅館一樣,柊家沒有豪華的門面,就緊臨著馬路,外觀很日式,但不起眼,如果沒有客人出入,連大門都是緊閉的,套句現在的流行用語,就是很「低調」。進門到玄關的石板小徑好像剛被水灑過,濕濕亮亮,害我得小步小步慢慢走,深怕不小心滑跤。我心裡正在嘀咕:「是誰澆完花不把地板擦乾,管理這麼差!」隨行的日本通領隊Tomas就說話了:「這地上的水是故意灑的,目的是讓旅人放下亢奮的情緒,感受旅館平和高雅的氣氛。」喔,原來還有學問啊!幸好剛才沒亂放炮,否則丟臉丟到京都來了。
柊家旅館是兩層樓的純木造建築,只有21間和室,每間格局不盡相同,相同的是窗外都有雅緻的庭園造景,還有陽光穿透門櫺,灑在榻榻米上的明暗交錯。撫摸一件件作工細緻的古董傢具,輕嗅空氣中的淡淡木香味,想像著,這房間,可能是日本大文豪川端康成、三島由紀夫,或哪位王公貴族住過。只要靜下心,一定能體會穿越時空、今古交會的奇妙感覺。
仔細觀察原木樑柱與地板,可以發現顏色深淺不同,那是歲月的痕跡。西元1818年(江戶末期文政元年)創業的柊家,將近兩百年的老房子,難免得更換蛀朽的建材,最近一次大整修是在西元1951年,離現在已將近一甲子;可貴的是,修建工程完全依循古法,除了木頭顏色深淺有別之外,幾乎分不出新舊差異。
百年傳承 文化無價
既然住宿如此精巧的老旅館,可別急著往外趴趴走,何妨細細品味女中為你捧上的抹茶,或者什麼也不做,就待在自己房間,欣賞窗外庭園潺潺水流和榻榻米上的光影移動。我認為這就是享受,一種閒適緩慢的幸福,最適合像我這樣的懶人。如果一心懸念著上街shopping,算了!你不適合住柊家,可以省下這筆昂貴的開銷。
信不信,住柊家旅館,連睡覺都很幸福!晚上,女中們迅速收拾起和室裡的桌椅,在榻榻米上鋪妥雪白的墊褥、棉被和枕頭;最神奇的是枕頭,兩個枕頭一個平放、一個斜立著,形成特殊角度,躺在上面,覺得整個人和枕頭、墊褥合為一體,真是前所未有的舒坦,不到幾分鐘,四個人全部進入熟睡狀態。第二天早上起床,我試著把兩個枕頭喬過來喬過去,卻怎麼樣也抓不回那角度,睡我旁邊的另一位記者開玩笑說:「放棄吧!我剛才已經試過N次,喬不成啦!現在你知道柊家為什麼貴了吧!如果這麼簡單被我們偷學,人家就不必混了。」
柊家旅館的貴,另個原因是「一泊二食」,也就是住宿包含第一天晚餐與翌日早餐,尤其是晚餐的「京懷石料理」。我不準備幅描述這餐的美味,我只能說,真正的美食沒有國界,別帶著偏見說你吃不慣日本料理,更別擔心日本料理吃不飽。重要的是,一定要靜下心來,感受每道菜的烹調手藝,以及高級食材如大阪牛、牡丹蝦……的原始美味。這頓晚飯,從餐前酒到餐後水果,吃完15道精緻料理至少需要一個半小時,事實上,你可以更慢,在慢食中,享受日本電視節目中形容的「幸福滋味」。
像柊家這樣老旅館的收費,不能單純用成本分析看待,因為裡面隱藏無價的文化傳承。柊家已經傳到第六代,現任女將西村明美從父親手中接下經營的棒子,負責打點旅館的裡裡外外。她帶領的女中,最年輕的只有二十出頭,年紀大的將近六十,她們的動作整齊畫一,舉手投足間盡是古典美感。我至今還沒想通,是什麼動機,讓如此年輕的女孩願意投身百年傳統產業?又是什麼理由,可以讓一位婦人願意奉獻大半輩子,卻依然樂在其中?但我確實相信,經營一間百年傳承的老旅館,它的難度絕對不低於百年歷史的博物館!
苔寺賞苔 幸福感動
有人會說,柊家旅館這麼貴,吃得好、住得好是應該的,如果口袋有錢,當然幸福!這我從不否認,但幸福卻不一定花錢多,重點還是要花時間「慢慢遊」,西芳寺賞苔就是例證。
位於京都市西京區的西芳寺,是京都17處世界文化遺產之一,需要預約參觀,門票3000日圓,有點小貴。這座建於西元1339年,奈良時期的佛寺,以假山、池塘造景和枯山水聞名,尤其寺內庭園覆蓋了120種青苔,更是它別名為「苔寺」的由來。
大老遠跑到京都看自家水溝旁就有的青苔,還要花錢預約,頭殼莫非壞去?一開始,我覺得荒謬,但賴桑和導遊卻慎重其事,提醒大家機會難得,而且再三檢查毛筆帶齊了沒有。什麼!看青苔還要帶毛筆,這就更怪異了。
「賞苔最怕心浮氣躁,如果靜不下心,青苔在我們眼裡就和雜草沒什麼差別,」賴所長解釋說:「所以,西芳寺要求來客必須先坐禪或者抄寫佛經,等心平氣和之後,再入園欣賞。」明白了,這套「收心操」和柊家旅館玄關前小徑灑水,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哩。
寺裡規定抄經不能攝影也不許喧譁,訪客全集中在一間佛堂,榻榻米上擺放著一張張小桌子,人坐得滿滿,有老花仔也有少年仔,人手一枝小楷煞有介事的振筆疾書。「從國中畢業就沒拿過毛筆,今天竟然在廟裡磨硯台、抄佛經!」想到這兒,自己都覺得好笑,旁邊幾位日本歐巴桑更誇張,邊寫還邊竊竊聊天。忽然,一道銳利的目光掃來,是住持方丈吧?頓時,感覺像考試作弊被抓到一樣心虛,剛才還在嬉鬧的歐巴桑更是鴉雀無聲,呵!真有威嚴哪!
收心操果然奏效,走出佛堂,面對大片毛茸茸、綠得發亮的青苔庭園,訪客們似乎充滿敬意,收起喧譁嬉鬧,只有輕聲讚嘆和數位相機發出的快門聲響。至於我,這個又懶又沒情調的人,居然也能心平氣和,漫步逛完庭園,而且,還目眶濕濕,有一點幸福的小感動哩!
奢華旅行真要花大錢嗎?我以前百分之百同意,如今年歲漸長,看法開始略有改變。錢,免不了還是要花,但如果沒有時間,根本奢華不起來。因為,有些精神層面的享受,需要足夠的時間去體會,這種心靈奢華再多鈔票也買不到。

苔寺旁不遠的地藏院(竹之寺),讓我感觸更深。
這間一休和尚曾經掛單的寺廟非常樸實,沒有金閣寺、銀閣寺、清水寺般的盛名,也因此擁有難得的寧靜。大夥逛到前院的禪榻,覺得庭園景色不錯,決定坐下來小歇。起初,還有人嘻嘻哈哈,但不久就沈靜下來,沒人說話,只有樹葉與竹林的沙沙聲響。接下來的時光近乎停滯,直到賴桑起身,輕輕說了一句:「該上車了!」
我已經不記得那段時間究竟有多長,也許,其實只有五分鐘、十分鐘也不一定;我更不知道在那段時間,其他人心裡在想什麼。但我自己很肯定的是,即使只有短短幾分鐘,我的腦袋全部放空,什麼都沒想,對於每天腦筋被迫轉不停的我來說,就是莫大的幸福享受。
這趟京都旅程,熱門景點幾乎沒去,反倒用悠閒的方式走過京都御所、苔寺、上賀茂神社,甚至冷門的地藏院以及尋常人家小街小巷,在緩慢中體驗不同的幸福。如果你跟我一樣好吃懶動愛享樂,偶爾還覺得心靈空虛,歡迎加入漫漫走一族;不過,請注意,我可沒說奢華不必多花錢哦!

像我這樣的人,喜歡旅行嗎?當然,出去玩誰不愛啊!只是,因為我懶,所以要走很多路、運動量大的,一概敬而遠之。不知是誰發明「定點旅遊」這名詞?取的真好,本人正是這種旅遊法的死忠支持者。我可以連續五天「定點」在度假村裡,晚睡晚起、吃吃喝喝,然後坐飛機打道回府;至於該國長什麼樣子?Sorry,完全不知。對了,郵輪旅遊也是我的最愛,有人覺得郵輪超無聊,我倒認為是他們不夠懶,閒不下來。
名門老鋪 柊家旅館

拿麥克風發言的,是飛鳥旅行社的賴進國所長(所長就是總經理),全車記者聽到百年旅店,好像喝了蠻牛,紛紛從昏睡中醒過來,開始仔細聆聽。賴桑驕傲的繼續說:「今天安排各位住的是柊家本館,真正百年名門老鋪,四人一間和室;日本旅館房價是用人頭計算,一個人要一萬五千多元。今年本公司推出『京都漫漫走Part 2』團體行程,我費盡千辛萬苦,才說服老闆娘讓客人入住,像柊家這麼高級的旅館,是從來不收團體客的。」
「一個人一萬五千元日幣,四個人六萬日幣,折合台幣兩萬多元一間房間,果然不輸給五星級飯店。」當大家還在七嘴八舌換算、討論時,賴所長忽然喊卡。「喂!各位先生小姐,拜託大家有點行情好不好,我剛才說的是台幣,不是日圓。」什麼?台幣!一間和室一天要價六萬多台幣,還得四個人擠一間,這柊家旅館難道是黃金打造的,怎麼這麼貴?

所謂京都三大老鋪旅館,日本人稱作「御三家」,指的是柊家、俵屋和炭屋,三家旅館全在同一條街上,事實上,柊家和俵屋根本就是門對門!賴所長說,他本想安排『漫漫走Part2』的客人住柊家和炭屋各一晚,反正價格差不多、距離近,又可以體驗不同的風情。沒想到,炭屋老闆一聽客人也要住柊家,竟然一口回絕,真不知道這兩家旅館一百多年前結了什麼樑子,到現在還沒解開!
和其他兩間老鋪旅館一樣,柊家沒有豪華的門面,就緊臨著馬路,外觀很日式,但不起眼,如果沒有客人出入,連大門都是緊閉的,套句現在的流行用語,就是很「低調」。進門到玄關的石板小徑好像剛被水灑過,濕濕亮亮,害我得小步小步慢慢走,深怕不小心滑跤。我心裡正在嘀咕:「是誰澆完花不把地板擦乾,管理這麼差!」隨行的日本通領隊Tomas就說話了:「這地上的水是故意灑的,目的是讓旅人放下亢奮的情緒,感受旅館平和高雅的氣氛。」喔,原來還有學問啊!幸好剛才沒亂放炮,否則丟臉丟到京都來了。

仔細觀察原木樑柱與地板,可以發現顏色深淺不同,那是歲月的痕跡。西元1818年(江戶末期文政元年)創業的柊家,將近兩百年的老房子,難免得更換蛀朽的建材,最近一次大整修是在西元1951年,離現在已將近一甲子;可貴的是,修建工程完全依循古法,除了木頭顏色深淺有別之外,幾乎分不出新舊差異。
百年傳承 文化無價
既然住宿如此精巧的老旅館,可別急著往外趴趴走,何妨細細品味女中為你捧上的抹茶,或者什麼也不做,就待在自己房間,欣賞窗外庭園潺潺水流和榻榻米上的光影移動。我認為這就是享受,一種閒適緩慢的幸福,最適合像我這樣的懶人。如果一心懸念著上街shopping,算了!你不適合住柊家,可以省下這筆昂貴的開銷。
信不信,住柊家旅館,連睡覺都很幸福!晚上,女中們迅速收拾起和室裡的桌椅,在榻榻米上鋪妥雪白的墊褥、棉被和枕頭;最神奇的是枕頭,兩個枕頭一個平放、一個斜立著,形成特殊角度,躺在上面,覺得整個人和枕頭、墊褥合為一體,真是前所未有的舒坦,不到幾分鐘,四個人全部進入熟睡狀態。第二天早上起床,我試著把兩個枕頭喬過來喬過去,卻怎麼樣也抓不回那角度,睡我旁邊的另一位記者開玩笑說:「放棄吧!我剛才已經試過N次,喬不成啦!現在你知道柊家為什麼貴了吧!如果這麼簡單被我們偷學,人家就不必混了。」


苔寺賞苔 幸福感動

位於京都市西京區的西芳寺,是京都17處世界文化遺產之一,需要預約參觀,門票3000日圓,有點小貴。這座建於西元1339年,奈良時期的佛寺,以假山、池塘造景和枯山水聞名,尤其寺內庭園覆蓋了120種青苔,更是它別名為「苔寺」的由來。
大老遠跑到京都看自家水溝旁就有的青苔,還要花錢預約,頭殼莫非壞去?一開始,我覺得荒謬,但賴桑和導遊卻慎重其事,提醒大家機會難得,而且再三檢查毛筆帶齊了沒有。什麼!看青苔還要帶毛筆,這就更怪異了。
「賞苔最怕心浮氣躁,如果靜不下心,青苔在我們眼裡就和雜草沒什麼差別,」賴所長解釋說:「所以,西芳寺要求來客必須先坐禪或者抄寫佛經,等心平氣和之後,再入園欣賞。」明白了,這套「收心操」和柊家旅館玄關前小徑灑水,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哩。
寺裡規定抄經不能攝影也不許喧譁,訪客全集中在一間佛堂,榻榻米上擺放著一張張小桌子,人坐得滿滿,有老花仔也有少年仔,人手一枝小楷煞有介事的振筆疾書。「從國中畢業就沒拿過毛筆,今天竟然在廟裡磨硯台、抄佛經!」想到這兒,自己都覺得好笑,旁邊幾位日本歐巴桑更誇張,邊寫還邊竊竊聊天。忽然,一道銳利的目光掃來,是住持方丈吧?頓時,感覺像考試作弊被抓到一樣心虛,剛才還在嬉鬧的歐巴桑更是鴉雀無聲,呵!真有威嚴哪!
收心操果然奏效,走出佛堂,面對大片毛茸茸、綠得發亮的青苔庭園,訪客們似乎充滿敬意,收起喧譁嬉鬧,只有輕聲讚嘆和數位相機發出的快門聲響。至於我,這個又懶又沒情調的人,居然也能心平氣和,漫步逛完庭園,而且,還目眶濕濕,有一點幸福的小感動哩!
奢華旅行真要花大錢嗎?我以前百分之百同意,如今年歲漸長,看法開始略有改變。錢,免不了還是要花,但如果沒有時間,根本奢華不起來。因為,有些精神層面的享受,需要足夠的時間去體會,這種心靈奢華再多鈔票也買不到。


這間一休和尚曾經掛單的寺廟非常樸實,沒有金閣寺、銀閣寺、清水寺般的盛名,也因此擁有難得的寧靜。大夥逛到前院的禪榻,覺得庭園景色不錯,決定坐下來小歇。起初,還有人嘻嘻哈哈,但不久就沈靜下來,沒人說話,只有樹葉與竹林的沙沙聲響。接下來的時光近乎停滯,直到賴桑起身,輕輕說了一句:「該上車了!」
我已經不記得那段時間究竟有多長,也許,其實只有五分鐘、十分鐘也不一定;我更不知道在那段時間,其他人心裡在想什麼。但我自己很肯定的是,即使只有短短幾分鐘,我的腦袋全部放空,什麼都沒想,對於每天腦筋被迫轉不停的我來說,就是莫大的幸福享受。
這趟京都旅程,熱門景點幾乎沒去,反倒用悠閒的方式走過京都御所、苔寺、上賀茂神社,甚至冷門的地藏院以及尋常人家小街小巷,在緩慢中體驗不同的幸福。如果你跟我一樣好吃懶動愛享樂,偶爾還覺得心靈空虛,歡迎加入漫漫走一族;不過,請注意,我可沒說奢華不必多花錢哦!
《行遍天下》月刊台灣度假版5月號 日本京都 報導 2006/5/12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