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可口可樂博物館 桃園最IN地標

可口可樂世界博物館陳列1931年第一款耶誕老人廣告海報,造型開朗微胖廣受歡迎,據說也影響現代耶老造型。記者賈寶楠/攝影
以紅色包裝為主的可口可樂,品牌形象總是洋溢熱情和喜氣,在華人地區銷售業績總是長紅,但這個全球知名品牌飲料的成功之道,尚不只如此。
公關專員陳怡靜說,世界第一瓶可口可樂在1886年誕生,瓶身採直筒設計,直到1915年改版,第一個曲線瓶才問世,命名為「長窄裙瓶」,為何有此改變?當時透過消費者實驗,在黑暗房間裡只憑手摸就知道,唯一不會拿錯的,只有曲線瓶。
陳怡靜表示,可口可樂行銷超過200個國家的廣泛經驗,一直都是市場和學界研究對象,在美國,每逢特殊節慶、事件,都推出紀念瓶,成功製造話題,瓶身、瓶蓋都讓死忠收藏者愛不釋手。
因為贊助多項棒球、籃球、足球、奧運等國際運動賽事,可口可樂開發的周邊系列商品總能推陳出新,種類數以千計,胸章、毛巾、飛盤、手表、玻璃杯等,甚至推出限量版冰箱、點唱機等家電,樣樣都能讓消費者費心收集,可以說是長期運用「集點」行銷最成功的案例。
陳怡靜說,可口可樂在地化行銷也能深入不同國情的消費者,例如在台灣播出的「北極熊看星星」廣告,原本只為動物配音,沒有人聲,後來卻推出台語配音版,有人感覺怪,卻廣受好評。
可口可樂各地裝瓶廠都設有博物館,開放消費者參觀,台灣地區只設在桃園市,「可口可樂世界」1998年開幕,吸引超過36萬人次到訪,也是台灣飲料廠商最早建立的品牌博物館之一。
2012/03/27聯合報╱記者賈寶楠/桃園報導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